樊纲:不要浪费任何一个危机|《财经》年度对话2022

时间:2023-04-10 15:11:42 | 浏览:512

内容节选自《财经》年度对话2022演讲者:樊纲原主题为《中国经济波动与长期增长》目前,中国宏观经济仍然比较疲软。这几年中国GDP增速出现下行趋势,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引发明显波动,今年二季度GDP增速为0.4%,几乎是0的增长速度,多年以


内容节选自《财经》年度对话2022

演讲者:樊纲

原主题为《中国经济波动与长期增长》


目前,中国宏观经济仍然比较疲软。这几年中国GDP增速出现下行趋势,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引发明显波动,今年二季度GDP增速为0.4%,几乎是0的增长速度,多年以来未曾遇见。三季度提升到3.9%,预计全年增速将维持在3.3-3.4%的水平。目前来看第四季度存在一些变量,但不会有明显的起色。


壹 | 内因+外因共同构成发展阻力


涉及外因,主要分疫情变化、国际金融形势动荡、俄乌冲突引发不确定性三大方面。疫情是外生变量,它不由经济活动产生,也难以明确会如何变异、产生怎样的后果。二季度主要问题,正是由一些重要城市和地区的静默引发。


然后是具有收缩效应的内生因素引发“合成谬误”,其中包括“双碳”突击战、反垄断及资本的无序扩张、信息的国家安全、规范教育培训行业、收紧房地产供给。2021年大部分时间,宏观政策没有收紧。2020年赤字占GDP的比重为3.7%,2021年计划为3.2%,年底发现有1万亿没有花出去,相当于一个百分点,可见政策比平常偏紧。


国际形势同样紧张,一度导致出口出现负增长。这与中国出口基数越来越大有关,也与各国加息、落后国家受到经济衰退冲击等因素相呼应。


贰 | 三大比较优势体现

中国经济韧性


当前经济形势不够明朗,滋生一些抱怨。可是在低迷时期,也要关注到“韧性”的价值,经济发展无需太过悲观。


和其他国家对比,中国主要有三方面优势,第一众多国家在承受高额通货膨胀压力,中国的价格波动相对平稳;第二众多国家面临贸易逆差的挑战,中国仍然维持贸易顺差;第三众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汇率大幅贬值,人民币的汇率基本稳定。


首先关注通货膨胀。9月份数据显示,全国CPI同比增长2.8%,同期日本已经到3%,其他发达国家在8-10%区间浮动。多国因为高通胀加息,形成一个重要阴影,中国相对稳定。这不仅是从CPI(消费者物价指数)角度解读,分析消费者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也能得到相同结论。尽管世界大宗商品普遍上涨,但上游企业担负主要压力,下游企业、消费品价格承受压力较小,后续市场价格不具备大幅波动的基础。鉴于此,中国可以继续执行扩张性宏观政策,不必追随美国、欧洲的加息政策,甚至可以降息。


其次是出口。前十个月中国出口增速约为13%,形成巨额的顺差,今年约为8000亿美元。对比之下,2019年中美贸易战打响时中国贸易顺差约4000亿美元。与此同时,传统顺差国普遍出现贸易逆差——日本、德国、韩国皆如此;其他顺差国多为资源输出国,如澳大利亚、挪威、巴西等。中国是制造业大国,顺差明显,物价相对稳定,不会出现金融危机或债务危机。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对外债务约为1.5万亿美元,不会撼动金融根基,也没有大规模资本外逃。


最后是汇率。人民币对美元确实下跌一段时间,可是近期持续升值,大家在分析原因。其中一种解释是,美元是标准国际货币,其升值并阶段性触及历史最高点,意味着对所有货币升值。目前汇率变动原因是美元升值,不是人民币贬值。其中有中国的因素,但美元升值是主因,欧元、英镑等主要的支付贸易货币大幅贬值。人民币执行“一个篮子”汇率,虽然对美元贬值,但“一个篮子”汇率相对稳定。


叁 | 让市场调节带动各行业

跨越发展周期


此外,国内还有一些积极因素:首先具有收缩效应的政策,已经得到普遍调整。比如“双碳”,不仅解决当时的问题,还解决了历史难题:部分地区推进“双碳”突击不仅盲目追求目标,电力短缺导致拉闸限电,还暴露出部分体制问题;现在再次肯定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明确煤炭仍是主要能源,今年开始遵循市场化挖掘、开采、运输,煤价上涨,电价也可以上涨。其次对大企业态度也在调整,鼓励它们继续发展,让平台公司、技术公司尽快成长。房地产政策也在调整,一方面放开需求侧限制,一方面在供给侧积极解决债务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顺势调整宏观政策的重要意义: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通过一系列积极调整,如今已经见到相应成果。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4.8%,宏观政策调控发挥了重要作用。叠加加大双循环力度、国内建设统一大市场、取消堵点等,多方面协力共同达到提振经济的效果。


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很多企业倒闭退出确实令人惋惜,不过这也揭示在中国企业内部,是否存在这样的现象——企业恶性竞争过多,该退出的不退出,该兼并的没有兼并。部分竞争学家已有论证,完全竞争未必是最理想的产业结构,大量小企业的存在,不断压低产品和服务价格,进一步挤压创新资金投入。发达国家一个产业里仅有两三家企业,形成了“寡头竞争”格局。它们相互之间达成“默契”,利润高一点,为创新提供了空间。


格局既不是政府安排的,也不是计划经济规定的,而是跨越多轮经济周期,在危机的低谷中推动兼并重组,把市场留给优质企业的结果。总有人问哪个产业好,哪个不好,哪里订单消失了,其实订单增加才是主流。企业主动参与竞争,经过数轮优胜劣汰后,业务就能向优质企业集中。兼并重组实现了低成本扩张,一些已经失去竞争力却有产能的企业,已经在新的兼并重组结构中,转化为新的发展动力。过去中国始终维持向上的增长势头,没有出现实质性的危机和低谷;现在危机和低谷出现了,如何利用好这次危机正是必须面对的课题。因此不要太过消极,利用好危机就可以产生积极的效应。


肆 | 做好低谷期该做的事情


目前,中国有一些新的增长点,最亮眼的就是新能源汽车。三季度至今为止,中国是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与日本的差距正在缩小,这是前所未见的情况。新能源相关技术和设备在国际市场受到广泛关注,电池、风能、相关设备等领域产品具备领先优势。


现在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制造业数字化加快推进。各大平台公司积极与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企业相结合并提供服务。充分利用数字经济技术,能够提高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产能和效率。


国内大市场建设也有进展。原来各地市场各自独立,产品无法顺畅流通,不同省份的二手车不能跨界交易,最近有消息称情况正在好转。


至于城市群发展,过去大城市发展限制多、缺少资源;小城镇发展盖了房子,人却走光了。现在国家级城市群建设,使得区域内大中小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均形成高质量的互补。2021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64%,还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通过城市化改造,能够进一步带动城市群发展。


经济总有高潮低谷,宏观调控政策只是将其部分熨平,却难以消除。不要浪费任何一个危机,在低谷时候做好低谷时期的事情,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数字化改造,积极寻找、发现、利用新的增长点,放眼长远,充分激发潜力展现韧性,为未来布局。


伍 | 充分激发城市群建设的价值


过去少数中心城市发展受到限制,不可能无限扩大,结构较为畸形;小城市房价便宜,但是缺少就业。由于低生活成本和竞争压力,鹤岗一度成为网红城市;近期有报道表示,鹤岗购房者选择到其他城市就业。没有产业支撑,人们追求美好生活难以为继。城市群给大中小城市互补的机会,可以通过快轨连通。美国曼哈顿的精英正是通过公共交通通勤,这是城市群的特点。


中国可居住和可耕地面积是世界人均标准的1/3,必须保留18亿亩的农田保持自给,可是在农村还有大量宅基地闲置,土地资源不均衡分布是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困境。人们在中心城市活动,如何充分利用城市郊区、周边土地,以及农村宅基地,一定要把城市发展纳入均衡可持续的轨道,中国的经济才可持续。


立足经济学的视角,学者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大家躺平;最希望看到的,是大家积极的活动。当然,现在受到一些限制,减少限制造成的损失,更加积极地面对挑战,才是经济恢复活力的根本。


编辑整理 | 刘亚杰

相关资讯

转折之年!金融界盘点2022年10大财经事件

金融界12月30日消息 波澜壮阔的2022年就要结束了,这一年我们在高效闭环管理下成功举办了北京冬奥会,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人的友好与勇毅。这一年,我们还遭遇了疫情反复冲击,但人性的光芒不断绽放,我们比任何时候更加珍惜与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时间

从百年金融看人民币缘起与崛起|《财经》书评

《人民币崛起:从红色货币到国际货币》袁满编著,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10月文 | 邓宇编辑 | 臧博百年来,中国现代金融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谱写出中国各界有志之士革故鼎新、勇敢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符号,人民币

一财号年终盘点:2021年经历了哪些财经大事件?对2022年投资有何影响?

时至年末,2021年即将成为过去式,回首过去的这一年,我们的市场和政策都出现了诸多的变化。其中很多大事件更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你还记得今年的这些大事吗?一财号协同大V带你一同回顾。一月:拜登就任美国总统美国当地时间1月20日中午,拜登正

2022年国内国际十大财经新闻

“创造性破坏”与资本主义的未来|《财经》书单

文 | 臧博“熊彼特模式”由著名经济学家、内生增长理论领军人物菲利普·阿吉翁所创建。该模式致力于运用熊彼特关于“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的概念诠释经济增长与发展。不同于一般均衡理论不重视经济体系内的因素对经济

今日财经头条|历史新高!1月新增信贷近5万亿元

今日财经头条|历史新高!1月新增信贷近5万亿元.mp34:27来自南财音频【今日财经头条】历史新高!1月新增信贷近5万亿元2月10日,备受关注的1月金融数据发布!在今年春节假期相对较早的情况下,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达4.9万亿元,创下单月历史

财经|今日财经热点资讯汇总

#3月财经新势力#中国4月主要经济数据出炉,受国内疫情冲击明显超预期等影响,4月份经济主要指标增速由升转降或有所回落。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环比下降0.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国家统计局

今日财经新闻

2022、10、22、财经新闻更新+解读一,财联社1月27日电,雷诺、日产和三菱在未来五年内将额外投资230亿欧元用于电气化,2030年前生产35款电动汽车。 据报道,三家公司的目标是在2026年将其90个车型中的通用平台使用率从现在的60

今晨财经必读2022.07.18

早新闻 - 大事一览丨要闻丨1、7月17日,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加强与住建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坚持“房住不炒”,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支持地方更加有力地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2、7月17日,银

中国汽车出口已逼近世界第一,车企出海的狂热与隐患|《财经》封面

2021年10月16日,大批汽车集结在连云港港东方公司码头准备装船出口国外.图/IC文 |《财经》记者 李皙寅 郭宇 王静仪 郭怀毅 实习生 邓雨洁编辑 | 王静仪 施智梁一周内,一家中国车企把自己的出海目的地从亚太新兴市场改成了欧洲。这背

友情链接

天天财经元宇宙中国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网站监控妈妈知道新西兰旅游网乒乓球运动网卢森堡旅游网法拉利跑车网煤炭期货网原油期货网泉州新闻资讯网新乡新闻头条网英国旅游网全屋定制加盟网奔驰迈巴赫汽车网漯河新闻头条网葡萄品种网深圳新闻资讯网CAD制图网
今日财经网-提供专业的财经新闻报道、今日股市行情、理财投资规划资讯、今日基金行情分析、国内外股市、期货、外汇、房地产等财经消息、包含财经快讯、黄金走势、白银走势、原油走势、外汇头条、股市头条、大盘走势、收盘信息、美股港股等资讯,播报中国与全球交易市场信息,记录重大财经事件。
今日财经网 futepika.cn©2022-2028版权所有